王有捐:一季度CPI总体平稳 PPI低位运行

贵州省经信委六措施保证今年煤调基金征缴

场地方面,以本部四号楼作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主基地,满足公共服务平台、交叉实验室、创新工坊、创业实训基地、导师工作室等功能,并为学生创业活动提供一定的办公空间,形成创新创业的积聚效应、示范效应和辐射效应。

在国家奖学金中列支专项,奖励在创新创业活动竞赛中获奖的学生。超过85%毕业生对首次就业单位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

王有捐:一季度CPI总体平稳 PPI低位运行

2016年3月,我校组织来自韩国、哥伦比亚、巴基斯坦等6个国家的同学赴江苏盐城开发区中韩产业园进行考察,并参加了复旦大学留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复旦大学留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揭牌仪式。2005年,我校成为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的首批受理点,并于2006年成立复旦创业基金,作为非盈利性质的公益性天使基金,为学生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对外加强跨校、跨行业、跨区域的协同,强化区校联动、深化产学研合作。场地方面,以本部四号楼作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主基地,满足公共服务平台、交叉实验室、创新工坊、创业实训基地、导师工作室等功能,并为学生创业活动提供一定的办公空间,形成创新创业的积聚效应、示范效应和辐射效应。为确保教育质量,我校建立了创新创业课程和创新创业学院项目的准入制度、退出制度和质量监控制度。

在学校周边的江湾-五角场-大柏树区域内,聚集了技术转移、投融资、创业企业、海外高层次创业人才、科技园区、孵化器等多种创新要素和创业资源,通过政产学研的高度融合,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学院从行业领军企业、创业投资机构聘请不少于50名创业导师,指导创新创业学院学生实习、实训,提供与业界需求相联系的创新项目。复旦大学大学生创业园,积极邀请投资界专业人士、政府部门领导和企业高管等组成创业导师团。

物理专业博士殷海玮注册成立上海复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第一年,我校就在复旦大学生创业园中为其免费提供了办公场地、办公设备、人事服务、公共文秘、创业咨询和辅导等服务,支持其挣得第一桶金。如今已涌现了多位在华成功创业的留学生代表,如2001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来自多哥的校友AMOUGNON KODJO BODOMBOSSOU(阿慕由),在我校继续攻读传播学专业的博士之余,他成功创办了一家网站设计发展公司,主要从事商务信息咨询等业务,并尝试与不同类型的公司合作,已在业内树立起了一定的口碑。九十年代,我校已提出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在实际运营模式上设有媒体宣传板块、工作坊校内工作室、校外实训基地、以及创业孵化工作坊沙龙。

有了成功运营公司的经验,殷海玮后又注册了复享光学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微型光谱设备提供商。自此,我校诞生了学生企业。

王有捐:一季度CPI总体平稳 PPI低位运行

复旦的创业人有一个圈子,李军一边展示着手机里的微信朋友圈,一边解释这种独到的气氛:这里(国定路一带)很容易遇到熟人,同行比较多,可以进行经常性的交流,相关活动参与起来也比较方便。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指导服务我校成立了以校领导为组长的大学生科技创业领导小组,由就业中心负责政策宣传与活动推广,学校资产经营公司负责政策落地,各部门通力合作,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优质的服务。依托学校文、理、医、工多学科的综合性优势,建设跨学科的创新创意创业学程课程体系,列入培养方案的有现代商事法务课程。凭借3D打印技术创业的电子工程系校友季明和刘海川便尤其感谢复旦资产经营公司的牵线搭桥,让他们与另一家提供3D打印材料的我校校友创业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复旦大学资产经营公司及校产办在帮助复旦校友进行创业孵化、经营辅导、信息共享等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这个被已故老校长华中一题名为咨询科技开发中心的老字号,就是如今我校光华公司的前身。为打通培养与创业孵化节点,2015年12月,我校创新创业学院成立。在我们承办第16届IEEE国际集成电路物理与失效分析会议的时候,复旦的专家也给了我们很多支持。融合多方力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除课堂教学外,我校依托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教育部拔尖人才培养计划、青年创新中心、大学生创业园等,建立起面向全体学生、全部过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也离不开资金保障。科创行动也是一张响亮的名片。

王有捐:一季度CPI总体平稳 PPI低位运行

依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运用大数据技术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我校实施混合式教学等新教学方法,以期掌握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和规律,推动专业课堂教育与业界动态、行业实训有机融合。一方面,我校积极拓展创业服务实践平台和企业孵化体系建设。

基地的建立不仅开启了我校与盐城的国际人才交流的新模式,更标志着我校留学生在华创新创业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作为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的副理事长单位,2015年12月6日,我校承办了首届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校长论坛。在李政道博士倡导下,我校自1998年起实施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坚持让每一个对学术有兴趣的学生都具备探究学习能力的育才观,以学术研究助力人才成长,取得显著成效,不少优秀本科生在学术前沿领域崭露头角。此外,在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的舞台上,我校4次捧得挑战杯,6次捧得优胜杯。整合校内外资源,提供创业实践训练平台校园之外的丰富资源也得到了全面的整合和充分的利用,可供大学生科技创业的孵化园区有国家级复旦科技园、复旦科技园众创空间、国家级复旦软件园、国家级复旦科技园创业中心、复旦枫林科技园等。先期我校已投入1000万,作为创新创业学院的启动经费,并吸引业界力量和社会力量共建创新创业基金。

新闻中心讯 1984年末,我校学生潘皓波和他的同学们借了两张桌子、十把椅子和一个2282分机电话,在宿舍1号楼117室创办了一个开发中心,并面向全校设立勤工助学岗位,吸引同学们共同加入创业行列。在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获得硕士学位的校友李军便是这条创业走廊的忠实住户,他曾多次创业,尽管具体项目有所调整,办公地点却始终位于毗邻邯郸校区的国定路一带。

近三年来,组织学生参与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比赛和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业比赛,荣获金奖3项、银奖2项、铜奖3项。此外,我校积极引入用人单位资源,与杨浦区人才服务中心联合开展创业企业实习招聘,创业企业家经验分享、创业沙龙等讲座活动,邀请创业指导专家举办科普性系列创业讲座,介绍扶持政策和资源,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创业。

近五年来,科创行动共举行8期,累计资助科创项目500余个,资助金额约500万元,参与学生超过1000人次。在培养方案上,作为国内最早实施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的高校,我校的设置也相当灵活,学制3-6年,允许学生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业。

当时没有想过要赚多少钱,而是想进行一种革命性的体验,出自复旦最牛班级1978级数学系、后来创立了国内最大的旅行社软件供应、服务机构的潘皓波,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感慨,这全国第一家学生勤工助学公司,竟然能在我校蓬勃发展至今,以逼真的公司经营环境,每年提供着3500多个校园经营实践岗位。举全校之力,保障创新创业工作顺利开展在党委的领导下,学校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领导小组,由校党委委员和相关副校长组成,书记和校长任组长,从组织上保障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能扎实、高效和深入地推进。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作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学校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确立以铸造新灵魂、夯实一个枢纽、实现总体贯通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举措。建立创业企业联盟,邀请成功的企业家为创业学生做具体的专业指导。

创业企业上缴税收每年平均以12%的速度增加。对此,我校还在筹建留学生创业孵化工作坊,从平台搭建、政策咨询、创业指导三个方面面向留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孵化工作。

经审核后允许将跨校创新创业学分纳入培养计划学分。工作成效显著,输出全面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我校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要任务,摆在学校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运营了32年的光华公司如今已是学生创业实践的重要平台,2014年又成立光华创新学院,给予针对性指导。我校还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必备内容,严格执行新进教师全员培训,持续性地开设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研修班,实施中青年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邀请各行各业有丰富创新创业经验的人士开设讲座,有组织地派遣中青年教师赴行业进行考察交流,组织专业研究人员收集研究国际创新创业教育新理念,新做法。

据2015年学校对用人单位和校友的调研结果,64%用人单位认可我校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色,总体满意度接近98%。明确培养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复旦,通识教育理念贯穿了人才培养的全程,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专业教育为核心、研究性学习和书院生活为特征的教育教学体系,成为了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的肥沃土壤。积极开展新教学教法的研究和尝试。联合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杨浦科技创业中心成立上海复旦科技园高新技术创业服务公司(简称复旦科技园创业中心),我校形成了高校+创业孵化器的工作特色。

在上述基础上,我校创业学院设置创新创业学部、创新交叉实验室、创业实训湾和由学生自主创立的各式创新俱乐部等各种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组织创新创业教育专家团队,有计划地开展课程质量评估、项目质量评估,确保创新创业教育始终能够高标准地运行。

华碧的‘根在复旦,除了资金之外,华碧在技术、专家、设备等方面都得到了复旦的很大帮助。具体到创新创业领域,更有创新创意创业与行业发展专项教育课程,聚焦某一学科发展过程中的创新或突破对相关行业的带动作用,目前已有35门课程列入培养方案。

在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的指导下,我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将继续起到引领作用。近3年来,我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在95%左右,其中签约率水平继续在上海高校中名列前茅。

蜘蛛池搭建飞机@seochaoren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